在化工、冶金、海洋工程等領域,設備運行常面臨酸堿介質、高鹽霧、腐蝕性氣體等惡劣環境,傳統油水冷卻器易因腐蝕出現管路泄漏、換熱效率衰減等問題,不僅影響生產連續性,還可能引發安全隱患。為破解這一行業痛點,專業冷卻設備制造商與材料研發機構攜手合作,聯合打造適配腐蝕場景的不銹鋼油水冷卻器,通過技術協同與資源整合,為高腐蝕環境下的設備冷卻提供可靠解決方案。

精準定位腐蝕場景需求,奠定聯合研發基礎。合作雙方首先對典型腐蝕場景展開深度調研:化工車間的冷卻系統需接觸含氯、含硫的工藝介質,海洋平臺設備面臨高鹽霧空氣與海水侵蝕,電鍍行業則需應對強酸洗液的腐蝕。針對這些場景的共性與個性需求,雙方明確研發方向 —— 以 “抗腐蝕、高穩定、長壽命” 為核心目標,重點突破材料耐蝕性、結構密封性、換熱效率三大關鍵技術,確保冷卻器在腐蝕環境下仍能長期穩定運行,滿足工業生產對冷卻系統的嚴苛要求。
精選特種不銹鋼材料,筑牢抗腐蝕第一道防線。普通不銹鋼在強腐蝕環境下仍易發生點蝕、晶間腐蝕,合作團隊經過數百次材料試驗,最終選定含鉬、含鎳的特種不銹鋼(如 316L、2205 雙相不銹鋼)作為冷卻器核心部件材質。這類不銹鋼通過調整合金成分,顯著提升了對氯離子、硫酸根離子的耐受能力:316L 不銹鋼在 5% 氯化鈉溶液中的腐蝕速率僅為普通 304 不銹鋼的 1/10,2205 雙相不銹鋼則兼具高強度與耐應力腐蝕性能,可承受化工行業常見的高溫高壓腐蝕工況。同時,團隊對不銹鋼表面進行鈍化處理,形成致密氧化膜,進一步增強材料抗腐蝕能力,為冷卻器提供長效保護。
創新結構設計,解決腐蝕場景密封與換熱難題。腐蝕環境下,冷卻器的密封性能直接影響使用壽命。合作雙方摒棄傳統墊片密封方式,采用一體化焊接結構連接換熱管與管板,焊縫經 X 光探傷檢測,確保無氣孔、夾渣等缺陷,徹底杜絕因墊片老化、腐蝕導致的泄漏風險。在換熱結構設計上,針對腐蝕場景中介質易結垢的問題,團隊優化換熱管排布,采用螺旋擾流設計,增強介質湍流程度,減少污垢附著;同時縮小換熱管間距,提升單位體積換熱面積,在保證抗腐蝕性的同時,維持高效換熱效率,避免因腐蝕導致的換熱性能下降。
此次聯合研發不僅突破了腐蝕場景下油水冷卻器的技術瓶頸,更開創了 “制造 + 研發” 協同創新模式。通過整合雙方在設備制造與材料科學領域的優勢,打造出的不銹鋼油水冷卻器,不僅填補了高腐蝕環境冷卻設備的市場空白,更為工業領域設備升級、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,推動行業向更耐蝕、更高效、更可靠的方向發展。







